漏刻是古代重要的计时工具。漏,指漏壶;刻,指箭刻,即由漏壶水面的高低,通过箭刻的标度米标来标示时间。
古代使用漏壶计时。初,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,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,把水注入漏壶内,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。
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,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,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,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,箭杆从盖孔中穿出,这个容器叫做“箭壶”。
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,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,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,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。
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,流水较快,水少时流水就慢,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。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,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,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,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入箭壶,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。
三更半夜、午时三刻,你知道是现在的几点吗?
在古代,一天被划为12个时辰,也就是说一个时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两小时。
按地支排序为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 亥。这12时辰又划为100刻。“时”和“刻”的换算比较麻烦,就是每个时辰八又三分之一刻。
“午时”就是指一天的中午11点至13点之间,加上三刻,就是将近正午12点,如果要算精确一点,午时三刻就是中午11时43分12秒。
为什么古代斩首要在午时三刻?是不是说明,古代法律规定在“午时三刻”行刑?其实并不是这样。午时三刻行刑,是明清官府的惯例,或者是民间百姓、说书人、写书人的普遍看法。
那么“午时三刻”到底是什么时候?
这个时候太阳挂在天空中央,照下来地面上的阴影短的时候。别说是中国古代,就是现代很多农村地区,还有人认为死人是“阴事”,若处理不当,死者的鬼魂就会留在阳间纠缠活人。
而正午时刻是一天当中“阳气”盛的时候,阳气可以压制和祛散阴气。为了不让死刑犯的鬼魂出来作祟,所以要在阳气盛的时候行刑。
其实,斩刑也是分轻重的。如果主审官宣布一个犯人将在午时三刻斩首,那说明他认为,这个人实在是十恶不赦,连做鬼的权利都没有。
因为民间传说午时三刻开斩,被斩人阴气即时消散,做鬼都没机会。
还有另一层用意,就是午时三刻的时候,人往往呈现昏昏欲睡的状态,这个时候砍头,犯人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。
如此看来,似乎体现了古代严酷法治下,尚存一丝人道主义。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,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尽快处理!http://www.sykczk.com/shqm/17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