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说: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。把这两个节日放在一块来说是有道理的。
端午节,起源于中国,关于端午节的起源,广泛的有两个说法,一是纪念屈原,一是纪念伍子胥。传说屈原听闻楚国都城被攻陷,悲愤交加,于五月五日抱石投入汨罗江自尽。百姓闻讯而来,但未能找到屈原的尸首,于是各家各户在江中投入饭团,让江里的鱼儿不要食屈原的尸体。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,就是由此而来。
另一种说法是纪念伍子胥。相传吴王听信谗言,将忠臣伍子胥赐死。伍子胥命人在他死后,将他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东门,要亲眼看到越国的军队攻陷吴国都城。吴王听闻后大怒,命人伍子胥的尸首投入大江,以此泄愤。这天正好是五月五日,因此也有说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。当然,各地也有纪念曹娥、介子推等说法。
清明插柳,柳树容易成活,无心栽柳柳成荫。而端午插艾,则是因为艾草可以祈百福,祛除百毒,保健康。由此可见,端午节表面上好像是一个节日,实际上是一个驱毒、辟邪,祭祀先人的一个“忌日”,是一个“悲壮伤心”的日子。汉朝人甚至将端午节视为“恶日”、“毒日”,所以至今我国某些地方依然忌讳说“端午节快乐”,一般祝福语要用“祥瑞”、“安康”等。
关于端午,有一件事值得注意,很多地方认为端午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,身体健康。但是现代科学证明,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,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,喝雄黄酒其实等于吃砒霜,雄黄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,即使小剂量服用,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,尤其是加热后。由于雄黄还具有腐蚀作用,所以雄黄酒还是不要喝为妙。
不管怎么说,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我们应该尊重它传承它,但也要理解它的广泛性包容性以及在各地各民族地区的差异性,如果一些地区民俗可以说节日快乐这类祝福语,那说也很正常。说句实话,端午节对于很多平民百姓来说,端午节就是吃点粽子,没有人计较你是否祝福节日快乐,也没有人真正去探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源。生活还是简单点好。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,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尽快处理!http://www.sykczk.com/shqm/3192.html
